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内驱力的研究(子课题)

2015-11-25
1110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内驱力的研究

                                               泾阳县泾干镇中学  

 一、本课题的界定,相关的研究现状评述

1.课题的提出

现代管理的观点认为,当今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更是合作的时代。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成长,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合作学习是新时代下学习方式转变重大转变,我们必须适应。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能起到驱使和维持的功能,必能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效果也会显著。教学艺术就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从这点出发,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研究,已成为现代教育所公认的重要课题。

2.课题的界定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教学过程中内驱力一般分三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以求知作为目标,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求知欲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得到他人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来把学业干好的一种需要。

新课改实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诱发各类学生积极主动的根据各自能力学习新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挥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学生在这种内驱力的引导下,合作学习时就会主动参与、节奏明快,而且学生能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产生积极互赖的氛围,这也是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从事中学一线教育工作的我们已经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实践,但对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内驱力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以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驱使和维持的功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果,提升教育质量。

3.现状评述  

内驱力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影响内驱力的因素有:主观上如学习动机的缺失、学习兴趣的转移、学习成就的迷失、个人情感的迷惘等;客观上教学方式的单一、课程的繁多、评价方法的教条、考试制度严酷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大众传媒的影响。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会经常表现出自制能力比较弱,学习自主性不强的现象,依赖于老师、家长的监管,内心缺乏学习的动力。以至于他们在迈向高等学府以后反而丢失了强烈的发展愿望,甚至迷失了自我。

目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内驱力迫切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深思研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表现为形式化,仅限于几人围坐一组,人均参与机会不等,尤其是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被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加之小组讨论时间不充足,分组不科学,分工不明确,评价方式单一,最终导致合作效率不高。

二、本课题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有其“形”而无其“实”的现象。出现的问题有: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等。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的有效成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具体主要解决一下问题: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方法及策略;

(3)小组评价指标体系与学生高位内驱力的关系。

、本课题选题的教改意义及应用价值

1.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发学生内驱力的金钥匙。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使学习者在小组学习的环境里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了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有利于确立学生的自主意识、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研究人员发现学生们在讨论时比听课时注意力更集中,更活跃,更深思熟虑。由此可见,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内驱力的催化剂,也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2.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桥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同学们的交际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分工,都有自己的特长。在课堂上,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在帮助同学的基础上自己也能得到提高。且能体验到被他人接受,被他人信任的快乐。这样就使小组成员之间越来越融洽,荣辱与共。把学生从单一、不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学生间交往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平等学习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内驱力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努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学会学习”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传统式的教学,往往采用问答式的方法,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是学生不思考,以“不会”“没想好”来搪塞,二是一部分同学不正确的想法只能埋在心理,更谈不上及时纠错。长此以往,学习的兴趣必将受到严重的挫伤。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的对问题的见解都能得到及时的交流,有争议的问题会因相互质疑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愿意思考的同学会因自己承担的角色和集体荣誉不得不思考,他们会因肩负的责任而对学习的兴趣日益浓厚。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策略

首先,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知识讲座,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为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并请校长对全体教师进行体验式小组学习的培训,让教师通过角色的转换进行换位思考,查找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内驱力不足的原因。再通过“一课三上”的形式进行研讨,对症下药,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小组学习模式,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导学、导教、导练以及课后反思的能力。营造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自主发展的格局,形成一整套优化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成立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室”为解决学生心理,压力,障碍等方面做好服务。

2.研究思路

(1)了解、归纳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并分析其成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并加以合理优化,最终形成有应用价值的小组合作学习样式,以指导课堂教学。

(3)努力建构“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亲身参与知识的探究与形成过程,在探究中形成一种活动化、开放化的课堂。

3.研究方法和措施

(1)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活动: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校讲座,辅导,进行教师合作性研讨活动。定期对小组评价实践方法进行总结,及时向教研组、学校传达研究成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开展教师体验式培训活动:各年级组要召开学科组长专题会议,做好宣传与发动工作,做到人人知晓、个个参与。认真落实培训活动要求,教师分年级组按标签就座,不随便调换座位,不做与培训无关的事。认真听会,积极参与互动,主动质疑与提问,做好培训记录,会后上交培训体会。

(3)开展“一课三上”活动:选定教学内容,借用三个不同的班级先后讲课。第一次集体备课后上“常态课”,第二次经指导教师指导后上“改进课”,第三次经再指导后上“验收提高课”,相应学科中心组全体教师听课并参与多角度评课。通过行为跟进和问题追踪,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最终优化小组的使用与评价机制。

(4)开展集体研讨和交流活动:除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体研讨,以专题研讨和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解决各种生成性问题,并形成材料,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5)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围绕“自主—快乐—创造—使命”这一小组合作理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丰富多彩的小组合作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个人展示、二人对学,三人互学、小组群学、 分组竞赛、 练习自选、习题自编、效果自评等。

4.评价方式途径

(1)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等。

(2)做好堂堂评、天天评、周周评、月月评的考核,并对各班月评优胜组进行摄影展示。

(3)每学期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对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奖励。

附:主要参考文献

   (1)丁永红.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J]. 宁夏教育. 2008(02)

   (2)王玉.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 [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3(17)

   (3)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机[M].武汉:湖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

   (4)梅国琴. 积极心态是推动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成才的动力 [J]. 成才之路. 2014.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蒋宗尧《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0

   (7)刘金生 霍克林  魏定敏 《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