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学科独特魅力调动学生内驱力的研究 (子课题)

2015-11-25
1306

挖掘学科独特魅力调动学生内驱力的研究

咸阳市金山中学  

一、本课题的界定,相关的研究现状

1.课题提出

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实施在我市也践行了多年,也涌现出了一批教改走在前面的学校,比如泾阳的泾干镇中学、姚家巷中学、秦都的高新一中。他们在课改中确实取得了一些实绩。但大部分学校在课改的方向上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当一部分老师对教育教学理念的认识不够清晰、教学规律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大部分教师对学科的研究不是很深刻,学科特点认识不够,学科的独特魅力没有体现出来,导致了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快乐,没有强烈的学习内驱力。

基于此,×××学校、×××学校、×××学校、×××学校、×××学校的不同学科的部分骨干教师联合提出研究《挖掘学科独特魅力调动学生内驱力的研究》课题,各校优势资源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学科的示范作用,开展学科魅力提升的研究,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课题界定

学科魅力以尊重人的生命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动力,从而激发学习活力,达到学习高效目标。因此,魅力课堂改革更加关注过程的魅力,更加充满了人性的温情,将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是基于内在兴趣和需求的推动,强大的内驱力使学生学习成为一种生命成长本身的需要。因此,本课题研究基于提升不同学科的学科魅力,挖掘学科内涵和生活的联系,充分把握学科特点和学科美,以此构建具有魅力、活力四射的生态课堂,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内驱力。本课题研究以研究学科特点和学科美为出发点,教师要具备深刻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学科背景生活知识,从而作出具有该学科魅力的教学设计。同时本课题以课堂为实施基地,以课堂教学生成为研究载体,以学生学习效果及对学科的主动意识为研究成果的反馈进行反复研究,形成提升学科魅力的有效策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3.研究现状评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成长”。 但我们也发现:新课程改革和规范办学行为实施以来,初中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理念都有一系列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依然存在着部分学生人生目的不明确、自我发展缺少动力的问题,依然存在着闲暇时间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挖掘学科独特魅力调动学生内驱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市乃至全国整合各科魅力挖掘调动学生内驱力的研究没有发现好的策略和研究结果,有的也仅仅是个别学科的魅力问题研究,还很不成熟,没有很好的借鉴经验和策略方法,因此研究此课题很有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1.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各学科教师对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美有了深一层次的认识和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本课题的研究使各学科教师对设计魅力课堂、驾驭课堂,使课堂充满魅力与活力方面有所提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的挖掘魅力课堂的策略对别的教师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4.本课题研究,通过挖掘学科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5.本课题的研究,使老师展示学科的课堂魅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体验进一步强化。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研究意义

从学生的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但初中学生却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因此面对复杂的各学科内容,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成了他们对知识接受程度好坏的核心因素,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内在意识倾向。

从教学活动的参与角度来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活动主体的积极参与意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内因,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科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获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自觉意志和行为。

2、研究价值

挖掘学科独特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那么我们的教学效果就很容易达成。研究的目的:通过课题研究,针对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在细致的备课环节寻找教材中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环节精心预设教学策略,激发兴趣,唤起认识内驱力;在课后评价上丰富评价形式,让学生获得求知的成功感。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实践和研究,让学科独特的魅力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对知识的高效获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教学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最终形成具有可操性的理论,并进行推广。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基于以上目标和价值,本课题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主要思路

  以各校优势学科为子研究单位,以设计突显学科魅力的教学设计为主要手段,以魅力课堂为研究阵地,以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状况为反馈结果,反复研究,不断推敲,群策群力,实现学科魅力的有效挖掘,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教师通过自查、交流、网络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科魅力建设事实情况,分析汇总,得出结论,证实学科魅力挖掘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与学生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影响学生内驱力问题的存在。基于此,以便改进工作,推进课题研究。

(2)经验总结法:通过设计课、实施课、评课、议课、与学生交流,跟踪交流,课后反思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改进教学策略,提升学科魅力。

(3)比较法:一是同年级不同教师的“同课异构”比较;二是同一教师,不同班级的“同课异构”比较;三是传统课堂与挖掘学科魅力实践课堂比较;四是个案研究法比较,包括个人调查,对班级中的个别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学科魅力对其影响;团体调查,对班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学科魅力对其影响。

(4)文献研究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理论及开展学校的相关文献和指导性文件的学习,研究落实措施。

(5)总结提炼法:归类、归纳、总结提炼有效的提升学科魅力调动学生内驱力的策略。

研究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途径是通过不同学校的部分优势学科教师研究挖掘学科的独特魅力,研磨教学设计,研评观摩课,反复推敲形成对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4.措施和策略

(1)“ 挖掘学科魅力”的研究策略

策略一:开展研究教师对学科魅力的认识专题研讨活动。

策略二:开展研究学科自身的特点专题研讨活动。

策略三:开展研究学科自身美的专题研讨活动。

策略四:开展研究影响学生内驱力的因素专题研讨活动。

策略五:开展学科魅力和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相互关系专题研讨活动。

(2)课题开展成员任务措施

    课题组负责人:

承担《挖掘学科独特魅力调动学生内驱力的研究》的研究,负责开题申请       报告的撰写;负责分配每个参研人员的研究任务;负责定期召开课题组人员会议,了解研究情况;指导督促参研人员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及时传达上级课题精神;学年总结;审查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后期阶段性总结;组织结题申请报告的撰写;按时上报科研成果评选材料及课题经验的交流、推广。

课题组成员:

×××、×××、×××负责数学学科魅力对学生内驱力影响的研究,通过调查了解数学科魅力如何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内驱力。形成分析报告和研究成果,至少两次课例对比研究及相应资料收集,并撰写论文并发表。

×××把握×××学校老师课题研究的进展及汇报总结,并协调老师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和具体研究工作的推进。

×××老师具体负责语文学科如何挖掘语文学科魅力,如何有效的利用语文学科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的研究。分析现状,根据发放问卷,形成调查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对比研究,形成挖掘语文课堂教学魅力,提升学生内驱力的策略性研究论文。

×××老师具体负责英语学科,如何挖掘英语学科魅力,如何有效的利用英语学科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分析现状,根据发放问卷,形成调查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对比研究,形成挖掘已英语课堂教学魅力,提升学生内驱力的策略性研究论文。

×××负责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归纳,对获得的数据及时分析,为后继的研究提供策略。

×××、×××、×××老师进行本学科的研究,获得相应的调查分析报告,并

撰写关于本学科魅力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内驱力的策略性研究论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