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内驱力的研究
咸阳高新一中
本课题的界定,相关的研究现状评述。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课堂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传统的教学中,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强调统一标准,忽视个体差异;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并发挥其主动性等。这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也严重影响了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下所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
二、本课题研究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动力不足,被动接受的问题;
2、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问题;
3、培养学生认知兴趣及学习上的义务感和责任心,激发学习内驱力。
三、本课题选题的教改意义及应用价值。
1、及时、恰当地运用积极有效的课堂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现阶段的特点,尤其是那些因为家庭溺爱,所以导致他们怕吃苦,无毅力,以自我为中心,爱受表扬,学习内驱力差。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有了积极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积极有效的课堂评价,激励学生个性发展。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等恰当的评价方式,不矢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能激励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生有了自信的来源,就会更好的完善自身,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
3、运用积极的课堂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学生平时的养成。课堂上,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头脑很聪明,因此不认真听讲,不认真记笔记,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也不够。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及时的对他的行为进行积极的评价,将他往好的方向引,让他知道怎么听课,上课时应该怎么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只有通过不断的激励性的积极的评价,就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运用积极的课堂评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如果教师能够更多的运用积极的语言或是手势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那便会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更加的专注,更加的投入,这样便会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策略
首先深入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内驱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再对症下药制定课堂评价策略。调动内驱力最关键的是要修复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学习的渴望,唤醒学生内心那颗向上的种子,攻心为上,所以课堂评价主要以调动学生的情感需要,主动积极面对学习为主。策略制定主要以设计教与学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达到学生为了赢得老师或学伴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 取得好成绩的需要。通过给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成长目标,指明努力的方向,学期阶段对于目标实现情况及时评价,不断激发唤起内驱力。
2、研究思路
课堂评价调动学生内驱力整个研究思路分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相辅相成:
学生内驱力调动老师课堂组织及活动设计至关重要,首先形成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
其次学生个体内驱力提高是基础,形成学生个体学习课堂评价体系,特别是针对优、中、差三类学学生的分层评价,特别关注问题学生(留守学生)内驱力调动。
另外学生合作学习,形成小组活动有效评价体系,让学生之间相互促进激励最终整体提升内驱力。
3、研究方法措施
(1)通过研讨交流形成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
①课堂环境和谐。重视课堂的常规和程序、具体环境的安排、学生行为规范和要求的制定, 以及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的营造。课堂环境力求优化“三境”,即场境、情境、心境。
②目标设定合理。有效教学要求以设计适合的目标为落脚点,提倡以目标为导向展开教学, 坚持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 用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分层、具体、可察、可测。目标设定着力体现“三细”,即细化、细节、细致。
③教学内容适切有效教学要求在围绕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准确进行教学定位, 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 建立不同内间的有机联系, 努力将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 灵活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教学内容注重体现“三适”,即适合、适度、适应。
④教学过程严实有效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结构严谨、环环靠实。关注与课堂教学发生关联的全过程,通过优化学生参与、科学组织、启发引领、动态生成、精致讲练、即时评价等教学过程,有效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思维发展过程、知识应用过程、认知和情感态度形成过程。教学过程重点突出“三精”,即精心、精致、精当。
⑤学习方式多元有效教学要求重视教学策略的优选、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倡导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与有意义“接受”相结合的有效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化学生自我更新、自我指导、自我监控的意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掌握学习策略, 逐渐形成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学习方式有效实现“三动”,即自动、互动、策动。
(2)学生个体课堂评价
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合理评价,有助于唤起附属的内驱力。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课堂上有效的激励性评价应体现以下特点:
①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让课堂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动力。激励性评价的内容要详实。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激励要以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
②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让课堂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动力。对待缺乏自信、基础较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激励其参与帮助其提高。
③关注学生的能力素养,课堂评价中,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彼此交流议论,来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课堂讨论,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激励学生勇于尝试,要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3)通过研讨交流形成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①《×××初中部学习小组评价十条标准》
②《×××初中部小组长及课堂合作展示要求》
③《×××初中部小组考评细则》
④《×××初中部“月星级小组”评选办法》
4、评价方式途径
(1)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师师互评。
(2)课堂上根据个人表现评优秀个人、进步之星等,发放三、四、五星级小组奖卡。
(3)召开级部表彰大会,根据小组积分量化考核评周、月星级优秀小组及个人,颁发奖状和奖品。
(4)向家长发报喜单,家长会上发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