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内驱力的研究 (子课题)

2015-11-25
495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内驱力的研究

                                                    兴平市华兴中学  

 一、本课题界定和相关研究现状:

课题提出:

  在探索与实践高效课堂的道路上,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我们开展了一些列的高效课堂专题培训和学习活动,去课改明星校——凤翔横水一中、咸阳高新一中等实际参观、感受、学习,也聘请课改专家来校作报告;开展了学校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教研活动。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理念不够深入,观念不够牢固,行动不够坚定。二是部分教师教学环节落实不到位,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习任务的落实,教学过程过于死板,学生易产生厌倦,课堂气氛沉闷;四是在新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此,我校确立了《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内驱力的研究》课题,以科研推动教学模式、教学环节的优化,进而调动学生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班级和课堂为实践基地,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扎实推进。

2、课题界定:

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是教师以一定的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三维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最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我市深入开展高效课堂活动,本课题研究是基于落实有效教学的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以课堂为实践基地,通过探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新模式,研磨导学案,优化教学过程,并能推广应用。

3、研究现状:

传统的教学,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怎样学,都由教师安排,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程式化,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随着素质教育的蓬勃开展和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到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天训练”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四川蒲江中学实验学校的“幸福教育”等,都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环节的探索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对我们课题的研究有着很好的启迪意义,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完成本课题的使命感

   二、本课题研究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1、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通过参与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环节,总结出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

3、致力于学生内驱力的提高。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使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转变学生原来的单纯的接受式的被动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内驱力产生有效的效果。

   4、创建积极课堂环境,将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三、本课题选题的教改意义及应用价值。

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及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主要来源于周边居民,家庭成份复杂,优秀学生流向了西安、咸阳等学校。基于这样的原因,从目前全校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师抱怨学生差,教学主动性不强;学生也缺乏愉快、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多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的勇气和意志力。这就迫切需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当务之急是以组建高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为发展突破点,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为关键点,调动学生内驱力,使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效力。

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探究、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企图从本质上解决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对矛盾,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调动学生内驱力,发挥教师外因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内因的主体作用,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从而为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营养和案例,向纵深推进课改和素质教育。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主要思路

以学科备课组为子课题单位,以高效落实与优化教学环节为出发点,以研磨导学案为抓手,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研究内容:建构课堂教学流程,研制导学案,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科学评价检测,有效教学反思。重点探究各科目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措施及实践应用,从而调动学生内驱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从课程研究到学科课堂教学进行试验 ,课题研究要在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进行和实践,而且要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开展来不断地进行总结。

1、模仿法:根据课题的特点和需要,鉴于前人已有此类模式成功的经验,我们主要采取先模仿后生成的方法。

2、再生成:在前人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课堂。最终打造出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实践。

4、听课调查:开展听课调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5、问卷调查:以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开展内驱力的课堂评估,模式应用前、后进行对比对照研究。

6、文献研究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理论及开展学校的相关文献和指导性文件的学习,研究落实措施。

7、总结提炼法:归类、归纳、总结提炼适合本校高效课堂的新模式。

  (三)措施和策略

1、构建“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措施和策略。

策略一:开展课堂教学环节专题学习活动和专题研讨活动。

策略二:研究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要求。

策略三:分学科从“导课展标—导学过程(合作学习)—总结提升—达标检测”四个基本环节入手研究优化的的策略,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策略四: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在本校随机抽样各年级的部分班级开展内驱力大小的对比测评工作。

策略五:聘请市内专家作指导。

学科实践活动

策略一:课题组成员进行初步实践,根据实践活动进行进一步对“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措施”科学性研讨,并修订。

策略二: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三大组内部,交流方法,取得同行的认同。并逐步在整个教研组内部进行实践活动。

策略三: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多样化的研究成果。

3、结题

通过优化环节措施的构建、研究性工作、学科教育教学实践等活动,取得多样化的研究成果,如:发表论文,PPT课件,高效课堂视频,辩论赛音频,校内刊物,学生探究性学习报告等。进而落实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实践应用,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水平。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