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困生的话题

2015-11-25
241

在学困生多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郝登科

学困生存在于每一个班集体,学校不同,学生的构成不同,学困生的比例不同。就一般学校而言,在学困生多的情况下开展高效课堂和小组合作学习,初步实践的老师都会持怀疑的态度:我们的学生能开展高效课堂学习吗?我们这么多差生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吗?我想起了扫阿联老师2014年名师大篷车在乾县用了一个普通班较差的20名学生上了一节非常成功的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课例。当然这有赖于扫老师高超的授课艺术,但同时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学困生多的情况下也能上好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那么如何开展?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首先,老师必须信任学生、走近学生。特别是面对陌生的学生,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对孩子们的真诚和信任让每个孩子相信你这个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是孩子们觉得你是可亲的。那么这节课他就愿意跟着你干!

   其次,放低起点,给孩子逐渐树立成功的自信。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能够积极的投入工作或学习中去。学困生其实并不是智力低下的学生,而是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我们降低起点,使这些孩子迅速找到自信,找到感觉,这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反而你很难阻挡他们表现欲望。那么小组学习反而成了他们展示的最有效的平台。

第三,有效即时的评价是激发孩子内驱力非常有效的手段。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有效的小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做到多维度的评价,比如师生,生生,组内,组间等评价形式,这样即使每个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又使被评价的人从中受益。

在学困生多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苏朋朋

学困生常常会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不能全身心的参与到小组讨论中:第一,心思不在课堂,懒于学习;第二,已学知识点成为夹生饭,与现学知识衔接不上,想学学不动;第三,长期以来的不自信作祟,能想到,却不敢说;第四,尝不到学习带来的甜头,缺乏学习动力。因此,在分学习小组时适当调整优等生和学困生比例,形成对子帮扶。我们一般分为A、B、C三等,A代表优等生,B代表中等生,C代表学困生。首先,优等生要对学困生进行监督提醒,防止学困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走神;其次,在进行讨论时,任务明确,责任到人,让人人都有事干,提高学困生参与的热情;然后,对于问题难度分层次,鼓励学困生主动回答简单问题,勇于思考中等难度问题,敢于尝试困难问题。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进行分层加分(A:5分,B:7分,C:10分)。
   当然,为了让学困生有小组归属感和小组主人翁意识,我们会给他们安排一些职务,比如小组纪律组长、副组长等。最后,教师时常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给他们加油打气,让他们重拾自信。

在学困生较多的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口镇中学    张立

1.建立班级或小组内部帮扶政策,帮扶与被帮扶同学捆绑,一般情况A2可以帮扶A5同学,奖励与惩罚一同承担,稍有进步翻倍鼓励,既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有不至于打击优等生;
   2.在小组合作中,组长应当责任到人,可以将简单问题交由学困生,例如学困生可以负责知识点记录,版面书写,如果能力可以,也要给与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其在小组讨论中有任务,有目的;
   3.学习评价机制要侧重以小组为单位,对于学困生不能让他们觉得在小组内没有存在感,因此在评价机制上,可以选择小组成员讨论参与度得分、对学困生帮扶效果较好的高分鼓励、小组最终全员完成较好的附加得分,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各个方面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这样能够大大激励学困生的参与和小组的重视。

   在学困生较多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泾阳县中张中学  李静

对于学困生,特别是象我们这些乡镇的农村学校,数量居多,老师肯定照顾不到,所以我们的策略一是构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将班级的学困生平分,并固定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实行异质结合,特优生和优等生都来帮扶待优生也就是我们的学困生,异质帮扶并捆绑。其次小组展示时分工明确,学困生对于讲解清楚存在问题,可做书面展示,主持人或提问互动,总之要有任务,这样能体现他们在这一小组的价值,再次,对于学困生只要发现闪光点,哪怕对别人来说微不足道,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小组在加分上同一道题学困生答对和特优生答对得分不同,应高于特优生和优等生,最后要关心学困生从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不仅教师要关心,鼓励其他同学也关心帮助他们,对于歧视他们的同学应严惩,让他们在一个团结的,相互关心帮助,快乐的氛围中成长学习。

   在学困生较多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兴平市华兴中学  
   1、让学困生有事可做,可以实行小组内明确分工,让学困生可以记录小组成员发言的要点,也可以让他进行展示汇报容易解决的问题,学困生可以有更多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老师在课堂上多关注学困生,要主动有耐心的关心他们,他们在回答完问题所得的分数比优、中等生的得分上要高一些,例如:优等生回答问题得1分,中等生回答问题得2分,学困生回答问题得3分。
   3、培训小组成员,明确要求他们给学困生予以帮助,学困生答对可以给帮助他的组员加倍得分,加强小组成员的团结意识。

我认为,在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如何才能使学困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才是我们老师思考的问题。从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我感觉应明确对这些学生的要求:
   1.记住别人发言的内容,包括必须听清教师的问题,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
    2.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使对他的发言有异意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地听别人说完;
    3.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这样才能跟得上小组讨论的节奏,弄清有关知识。

     学困生较多时,如何进行小组合作?

                           梁洋洋

近几年来我校的生源在发生着变化,每个班的学困生越来越多,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正在实践着探索着。

(一)首先要合理分组;教师根据学生性别、成绩、能力、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将班级学习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保证组内学生好、中、差搭配适当;对于学困生较多的,一定在组内建立优帮差的对子;并在评价激励积分上,对结成的对子要有体现,学困生进步的,不但要给学困生积分,而且也要给帮扶的优等生积分。

(二)让学困生有效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关键:1、一对一地让优等生对学困生进行课前预习辅导,让学困生胸有成竹:2、要为学困生营造一个宽松、优越的学习环境,让“学困生”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发言时让学困生先说,这样他们就可以选择简单的,容易理解地回答。让他们有话说,有机会说。同时教师也应及时参与到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去,并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困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3、发放展示卡,每人每节课2张,每人发言一次收回一张,用完不准代替小组发言。这样好学生就会把简单问题让给学困生,复杂问题自已再出手。4、让优等生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不管采取任何活动方式,能听、会听、是最根本的。合作学习时,优等生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处于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对学困生看不起的因素,认为学困生的想法对他们帮助不大,说不说无所谓,干不干不碍事,只要自己会了,小组的任务就完成了。当学困生发言时,他们处于一种不耐烦的状态,极易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把想说的话又吞回肚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让优等生对学困生的回答进行点评,他们的错在哪里?如何纠正?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三)评价激励: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在积分上,小组派优等生展示比如给1分,中等生给2分,学困生生则给3分,若想得分多,尽量让学困生代表本组发言。

  关于在学困生较多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渭城区道南学校   程亮

当今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已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许多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但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热闹的课堂中总有那么几双迷离的眼睛,总有那么几名游离在群体之外的学生,这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本身学习动力不强、基础薄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总是处在一种不愿意参与或者参与不进去的状态。一个课堂如果缺少了这部分学生的参与,那么就是一个失败的课堂。那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办法:

一、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对内容的把握要适当,切不可太难太偏,要让学困生有能力去解决部分问题,提高他们的成功体验感。

二、恰当的进行小组分组。在分组时一定要合理搭配,做到每一组中都有好中差,每组实力基本均匀,避免优秀生扎堆,导致合作学习时问题解决时间差异过大。在同一组中注意好带差,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

三、注意发言安排。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取了这样一个办法。我用每个小组中问题最多的学生的姓名来命名这个小组,并且让问题最多的学生来代表小组发言。这样小组中的学困生的参与度和成功体验感就明显增加了。

我所在的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和一些其他因素,造成城乡结合部学生和外来打工子女较多,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学困生,所以在开展小组交流学习时经常遇到困难。通过采取以上的方法,课堂上的小组交流学习的推进有了很大的改善。

写下您的评论吧